台灣迎來「大罷免第二波」——8/23 投票全紀錄與深度解析

台灣迎來「大罷免第二波」——8/23 投票全紀錄與深度解析

2025 年 8 月 23 日,台灣政治舞台再度掀起波瀾——第二波罷免投票舉行,同一天也搭配了「重啟核三」公投,成為史上罕見的政治大日。


一、罷免投票規模與名單整理

根據中選會正式公告,此次罷免案共針對 7 位國民黨立委提出,其中包括:

這些罷免案是繼 7 月 26 日第一波投票之後,由第二波成案者安排合併投票。投票時間訂於上午 8 時至下午 4 時進行,預定 8 月 29 日公告結果 商業周刊 – 商周.com


二、選前動員與政治布局

國民黨為保住席次,啟動全黨團結策略與區域聯防,由藍營地方首長與罷免名單立委展開連線催票。此外也呼籲民眾黨支持者協助「不同意罷免」票出動 中央社 CNA+2维基百科+2

對照 7 月初第一波罷免,24 位 KMT 立委與新竹市長高虹安均順利守住,罷免皆未通過 维基百科+2商業周刊 – 商周.com+2。本波選情同樣在中部傳統藍營選區競爭,民進黨內部已將焦點移向 2026 年地方選舉,以及如何應對藍白聯盟整合趨勢 Yahoo新聞+2中央社 CNA+2


三、為什麼與「核三重啟」公投同天舉辦?

中選會將罷免投票與「重啟核三」公投同步進行,目的包括提升投開票效率、鼓勵選民投票意願、並利用公投議題熱度拉抬罷免投票率 Facebook+3公視新聞網 PNN+3商業周刊 – 商周.com+3


四、投票結果與選後政治走向(待定)

目前尚未提供 8/23 投票結果,但延續 7/26 第一波結果,罷免全數落敗,立法院藍營仍堅挺。

若第二波也未達罷免門檻,DPP 上半年因無法翻轉多數的困境將持續。反之,若部分成功,將促使補選重塑立院權力格局。根據規定,罷免通過後須在三個月內補選,此舉將成為政治重洗的關鍵 灿瑋新闻网+5商業周刊 – 商周.com+5公視新聞網 PNN+5


五、公民影響與民主走向延伸思考

「大罷免潮」(Great Recall)顯示台灣社會對政治現狀的不滿與公民力量的覺醒。而罷免行動是否具備效果、是否能增進政治問責制,仍是各界持續關注的議題 維基百科+2维基百科+2

同時,公投與罷免同天舉行也可能使選民忽略焦點,引發選前政治操作的批評。反觀國民黨的聯防與動員,是否成效顯著,也將在投票後成為討論焦點。


結語

2025 年 8 月 23 日這場規模空前的罷免與公投之合併投票,將不僅決定立委去留,更將影響未來台灣政治版圖與民主運作方向。後續結果與政治走向值得持續關注。


Posted

in

by

Tags: